2024-11-19
自1996年起,海南黄花梨与林庆财的命运便紧密相连,他成为了一名与这种珍稀木材结下不解之缘的资深收藏家。林庆财对海南黄花梨的热爱,源于其独特的木纹和香味韵味,更源于其背后深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海南黄花梨,作为中国传统的名贵木材,其独特的金黄色泽和细腻的纹理令人叹为观止。在林庆财的眼中,它不仅仅是一种木材,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他创立的“大家之家”古典家具品牌,正是他这一理念的完美体现,汇聚了无数海南黄花梨的传世之作,成为业界公认的“海南黄花梨大户”。
林庆财对海南黄花梨的热爱几乎达到了痴狂的地步。每当有上乘的黄花梨木材现世,他总是迫不及待地将其纳入收藏。这种热情与执着,使得他在木材商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了众多木材商眼中的“香饽饽”。他们深知林庆财的独到眼光和深厚情感,因此一旦有上好木材问世,总是主动登门拜访,优先送给他挑选。
然而,林庆财对海南黄花梨木材的要求极高。他坚持只挑选最上等的木材,每一块都经过他亲自鉴定,确保其品质上乘、纹理独特。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使得他收藏的海南黄花梨木材无一不是精品中的精品。
熟悉林庆财选材标准的木材商们,深知他的挑剔与苛刻。他们知道,如果没有特别优质的海南黄花梨木,一般不会轻易打扰他。因为林庆财出价虽高,但选材标准也同样高。他愿意为真正的艺术珍品付出高价,但绝不接受任何次品或瑕疵品。
除了收藏和挑选木材外,林庆财还致力于将海南黄花梨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传承下去。他通过“大家之家”品牌,将海南黄花梨的独特魅力展现给更多的人。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融入了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元素,既保留了木材的天然之美,又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在林庆财的努力下,海南黄花梨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文化守护者和艺术传承者的责任和担当。他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
林庆财与海南黄花梨的故事还在继续。他将继续为这份独特的文化和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海南黄花梨的美丽和价值得以延续和发扬。
2024-11-19
红木界藏品中的几个第一,你知道多少呢?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大家之家董事长#林庆财,收藏中国最大的海南黄花梨鼓。
海南黄花梨鼓:直径47公分,高63.5公分
此鼓鼓体选用上千年树龄的海南黄花梨木制成,整木掏空后制成鼓体,口径硕大,达47公分。鼓面则使用鹿皮覆盖,挂钩为鹿角制成。这种鼓在海南黎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常在村落间大型集会时使用,用于驱除民间之苦难,祈求子孙之安康。
2005年,林庆财先生在海南考察时,缘分之下首次相见黎族黄花梨鼓,此鼓纹理美轮美奂,布满鼓体的鬼脸与山水纹水乳交融,争相斗艳。遇见瞬间,便产生倾慕之心。在艺术创作上林庆财先生追寻心灵的共鸣,在臻品的收藏上更是顺意一眼定终身的情怀,当下便有了收藏此鼓的想法。次日,林庆财先生寻到当地负责人,讲明自己的来意与想法,得到的回复却是集体财产,无法拍板。
回到家乡后,林庆财先生对黄花梨鼓的念想却是与日俱增。时隔两月,他当即又踏上海南的路途,为的仅仅是鼓。到海南后,林庆财先生托朋友找到当地的向导陈先生与吴先生,方才知晓此鼓为三个村子共同财产,村子间有重大事件时才使用此鼓。知晓后林庆财先生寻遍三个村落负责人,多方交涉还是未能统一大家的意见。
当年年末,林庆财先生三顾茅庐再次来到海南黎族村落,与几位负责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诚的表达了自己的来意。最终,他们被林庆财先生的诚意所感动,在多方考虑之下,愿意以一定的价格交予林庆财先生珍藏。
历时半年,林庆财先生诚意日月可鉴,为了黄花梨鼓,屡次放下手中的艺术创作与工作,前往海南。正可谓知音难觅,宝物难求,收到海南黄花梨鼓后,林庆财先生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等不及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心情,当下就定了回程机票,空运回乡。
2014-11-18
引言:
商人、企业家,固然是林庆财的身份之一,但这恐怕是离他本人最远的身份,或者不如说,林庆财非商人的成分更多一些。
林庆财穿一件白色的中式对襟褂子,看书时,戴一副金边眼镜,温文尔雅;说话不紧不慢,语调平缓,讲到有趣的地方也会笑出声,露出爽朗的一面。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庆财先生
他是个细腻的人,细腻到很难让自己闲下来,我们取景拍照时,他不支使手下的工人,而是自己动手,挪库房里的木材,搬家具……俨然习惯性地亲力亲为,依旧保留着传统手艺人的质朴和勤快。
林庆财的细腻还表现在对事的严格要求上,他追求完美,喜欢从容不迫地做事节奏,如果事情紧急,他会觉得遗憾。倘若看过他的木雕作品,就可以十分理解他的这种性格了,几乎他的所有作品,都对细节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这使他的作品看起来十分精致。
黄花梨情结
实物和照片的差距之大,看黄花梨家具是最生动的例子;如果不是亲眼看大家之家的那些黄花梨家具,一定会错过很多为之一振的细节。比如对材料的处理。除了“满彻”,还可以看到“一块玉”、“对开”等现在已经难以见到的稀罕景观。就算几块板拼合,也一定非常注重花纹在视觉上的衔接,给人造成一块板的“假象”。这种高要求,和林庆财长期从事木雕形成的审美习惯不无关系。
林庆财在表达对黄花梨这种木材的喜爱程度时,用了“酷爱”一词。酷爱的其中一个结果就是,大家之家成为了仙游地区乃至全国囤积黄花梨木材最多的企业。“我收黄花梨从1996年就开始了。当时家具行业不比现在,反而是工艺品更走俏。我收黄花梨就是为了雕刻用。只不过,人家都是一堆一堆地卖,不让挑,久而久之,就有了一批黄花梨存料。”囤料的无意之举,让林庆财逐渐成了有名望的黄花梨收购商。都知道他收黄花梨,而且肯出价,很多人手上有料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先问他要不要。“看到喜欢的料,宁肯让人多赚点儿,我也会买下来。”
在仙游,林庆财的黄花梨艺术馆是地标性建筑。他正意欲把艺术馆打造成一个高规格的博物馆。博物馆的藏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黄花梨老家具。今年春拍,他以一千两百多万的价格拍走了伍嘉恩的一件旧藏——晚明黄花梨六柱十字海棠纹架子床。这张架子床如今也陈列在他的黄花梨艺术馆内。第二部分是大家之家自己制作的黄花梨家具。这部分家具占的比重更多。林庆财看重它们的标本意义。他担心,黄花梨,尤其是海南黄花梨,存量越来越少,如果有一天耗竭,人们还能有个去处去看看。他这里,就是去处之一。
珍藏于大家之家黄花梨艺术馆的【晚明 黄花梨六柱十字海棠纹架子床】
林庆财对黄花梨极度钟情,使他变得格外惜物。他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下海南寻料,寻料的过程,充满了传奇。在大家之家黄花梨艺术馆二层的臻品厅,赫然陈列着一只黄花梨鼓,直径约一尺半,高约两尺;为整木掏空,鼓面绷鹿皮,鹿角做挂钩,因为经年使用鼓身已经形成厚厚的皮壳,皮壳下依然透显出绚丽的花纹,使整只鼓看上去,内敛而张扬得恰到好处。
中国最大的黄花梨鼓
林庆财为了收藏此鼓,曾三下海南。这只鼓为三个村子的共同财产,对世代居住于此的黎族人来说,有特殊意义,每逢村子间商议重大事情才会敲响它。前两次,林庆财都吃了闭门羹,第三次,接待他的几位负责人终于被他的诚意感动,答应以一定的价格让与他珍藏。召集大家开会商议此事时,这只鼓再次被敲响,完成了它最后一次使命。
在黄花梨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林庆财收藏这只黄花梨鼓对他自己而言或许还有些其他涵义。近年来,他每用一根黄花梨木料都让专人记录,并以公司名义多次向林业部门捐赠海南黄花梨树苗,或许他想借此让黄花梨的生命得以延续。
对手艺的信仰
林庆财的父亲林良藻是当地有名的木雕家,其两幅屏雕作品被选入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展陈。1998年,林庆财接到人民大会堂负责人通知,邀请他去观瞻父亲的作品。当时正值人民大会堂装修,加上作品有几处开裂,需要修补,于是他跟相关负责人沟通,希望由自己雕刻两幅作品,换回父亲的。
林良藻先生创作于1963年 大型金丝楠木雕《渔归》上图和《才溪乡十三姐妹》下图
被换回的作品,如今装在玻璃罩内被安置于大家之家黄花梨艺术馆二层廊厅的墙面上。
林庆财的几位兄弟也都是出色的木雕家,他们的手艺都传承自父亲,而林庆财的两个儿子——林锐群和林锐雄,也受他影响学习木雕多年。此外,林氏家族里的其他成员很多也都从事木雕工作。——这是个有着深厚手艺传承背景的大家族。
林庆财迄今获得的荣誉不下几十个,中国当代木器艺术领域第一位全国工艺美术大师是他最耀眼的光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庆财作品《满堂红》
没成名前,林庆财是从苦里熬出来的。大家之家的前身是檀香艺雕厂。再之前,用林庆财的话来说,那时候他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手艺人,对生活不抱奢望,唯一的愿望是靠手艺养家糊口。那时候,他苦心习艺,坦然接受一切考验。
“我办艺雕厂的时候,檀香工艺品在国内还不流行,主要销往台湾、日本、东南亚等地区,为了迎合市场,跑遍了港台和东南亚地区,翻阅了大量资料。我发现关公和佛教等题材很受欢迎,于是开始深入研究,后来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契机,同时,也为自己打下了文化基础。”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庆财作品《满堂红》局部
林庆财尤其对日本印象深刻,也许和民族性有关,日本客户追求完美,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但正是这种严苛要求锤炼了林庆财的手艺,事实上,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被他延续到了以后的创作中,并且成为大家之家的企业理念之一。
如果林庆财外出,回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办公室喝茶歇脚,而是先下到车间去看工人做活儿,他站在旁边指导,提出自己的意见。“很多东西经历过才知道那种感受,仅凭说是传达不了的。我经常这样要求阿群和阿雄(林锐群和林锐雄)他们,这是大家之家的‘本’啊,”林庆财说,“如果说我信仰什么的话,我信仰手艺。”
双向选择的拍卖
10月27日,距离大家之家黄花梨家具上拍还有不足一个半月时间。上至林庆财,下至员工,都在为上拍前的准备工作忙碌着。
我跟他说,与保利拍卖的合作,创造了一次拍卖历史,这极有可能是首个以企业名义上大拍的黄花梨家具专场。林庆财笑起来。为了这次拍卖,林庆财拿出了诚意。在众多拍品中,有一件林庆财的木雕作品——《关公》。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庆财作品《关公》
针对雕刻对象,木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群雕,另一种是单个表现对象。一位优秀的木雕家,不可偏废其一,因为它从两个角度反映出创作者的功力:群雕,对作品布局有极高要求;单个表现对象,考验的是对细节的表现力。《关公》即为后者。
近年来,林庆财越来越谨慎出售自己的木雕作品。几年前,一个上海收藏家出高价购买他一件名为《满堂红》的群雕作品,被婉拒,因为不舍得。“现在很忙,精力不够,作品本来也不多,做活又慢,像《满堂红》,从设计到完工用了两年多。”林庆财说。
除了他的个人木雕作品,家具也一样,有几件本来打算自己留藏的,也拿了出来。这需要勇气。因为这次拍卖作为试水,未知很多,不过,就黄花梨家具目前的市场行情看,林庆财似乎很有信心。“这次拍品的定价都大大低于市场价格。本身大家之家的产品就非常注重性价比,跟市场上的同类黄花梨产品比,大家之家的定价很实惠,这次为了拍卖,标底定得更低。我想这个价格,很多同行也会去拍。因为它不比买料做成本高。”
游艺—大家之家当代古典黄花梨家具集珍 黄花梨品字栏杆书架一对
现代优秀红木家具企业与大型拍卖公司强强联合,很有可能成为红木家具业未来的一种常态。林庆财对此的看法,显得谦逊。“保利拍卖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我们也想借助这个平台去传播黄花梨文化。我做黄花梨家具,一方面是因为确实钟爱,另一方面也是责任担当推动我去做这件事。其实做黄花梨也不是只有大家之家一家能做;做黄花梨家具不是最赚钱的,还没有倒卖原料赚钱,很多企业宁愿做其他材质,把黄花梨原料拿出去卖。”
为大家之家趟一条路——除了基于这种商业战略考量,林庆财更对黄花梨本身念兹在兹。这次拍卖之旅,从受益程度讲,行业要大过大家之家。这是个良性循环,大家之家依附于行业,而行业发展到这里,又选择了大家之家。恐怕很难说这一切都是巧合了。
文章来源:《红木视界》
2014-11-14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庆财先生
天赋,仿佛是上苍的赐福,未必尽可遗传,但在艺术和美的领域里,需要天赋和天才。林庆财在自己十来岁就已经笃定了这门爱好,那时候学画画,练雕工,心静而技秀,潜移默化地已经设计出自己人生的脉路。
在如今林庆财的办公室外,素雅明朗的墙上对嵌着两扇金丝楠木雕出的屏风,那是他父亲的作品,很长时间一直挂在中南海的福建厅。也许用料并非名贵,但是技艺精湛,对时代内容的刻画传神,仿佛还凝聚着父亲专注的眼神,带着他手指的余温,已经升华为传承的烛照,是林庆财心里的传家宝。
大型金丝楠木雕《渔归》上图和《才溪乡十三姐妹》下图林良藻先生创作于1963年,直径达2.2米,作品展出后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后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曾近距离欣赏,并给予很高的评价。1998年人民大会堂重新装修,当时林庆财先生考虑到此作品在父亲生命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希望留作纪念,亲自接回并珍藏于大家之家仙游总部黄花梨珍藏馆。
一墙之隔,便是满厅的黄花梨明式家具,由木自生的光泽,应接周遭名家的字画,清雅简洁,却是文人之风。林姓带木,林庆财自认为这是天缘。他对黄花梨的酷爱和熟稔到达极致,木形、木色、木质,其感悟皆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他对黄花梨的理解,也带有手艺人的特性,细腻到季风对木纹的摇曳和催化。
一方水土长一方树,那些传奇的木材积蓄了数百年的等待,在漫长的时光里,收集时光,循环水分,在深埋于大地的根系和历经无数次轮回的叶子的滋养呵护下,终出深山,漂洋过海来到仙游与大师相遇。
和其他几个古典家具流派相比,“仙游”的舞台并不是最大,京城宏阔,粤地多金,而打开苏州的画窗,是一整个江南。“仙作”成功的秘诀不在别处,技艺正是它的根本。它是扎扎实实地在手艺人的手中结晶的至美。
“仙道” 林庆财大师创作于2003年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仙作”里隐藏着国画对比例和构图的经典思考,它的头手和二手环节的师傅,都需会画。同时也和讲究“平、圆、透、镂、徽”的雕艺完美结合。凹陷和突出互持,丰满和空虚转换,尤其以透雕手法创造出的立体图形,前后透光,形神活泛,让艺术性内化为“仙作”家具真正的精气神。
好的天赋和好的手艺,像双生的兄弟,好的手艺和好的木头,像离散的知音。因此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也恰如金风遇玉露,难得而可贵。
林庆财说,历史会记下的是谁做出了好的作品,而不是谁积累了多少财富。他精益求精地追求可传世的佳作,与传统技艺有关的诗意以及大师的美学贯穿在每个细节中。纹理自有韵,刀痕生木趣。“仙作”大师的炼成,天赋、修为、情怀一个不能少,百粹其精,千炼其艺,手艺因此带上生命的灵性,传承下来的是内涵、笃定,和对生命的体悟。
大型沉香木雕『万佛梵宫』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现藏于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在天赋之外,林庆财自认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他专注,习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忠于动手,虽然如今创作的速度已经放慢,他的人生哲学顺而为之,保存着自己的本真。无论外界怎么变化,林庆财对自己的手艺没有低估。他坚信传统工艺的生命和价值。他并不高谈阔论,保持自己的心静如水,却在看到好木头时,澎湃暗涌。
从父辈手中习得的精髓,在自己生命历程里流动焕发,丰富它,也审视它,如同对待每一件艺术品般打磨、润饰,开枝散叶,升华其气,血脉流转,承传不熄。每一段旅程都是它的造化。和“仙作”有关的天赋,也是心灵自己做出的选择。
心手合一,天工开物,心手相护,至美流传。
延伸阅读:人物名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庆财先生
大家之家董事长、总设计师林庆财先生,1961年生于福建仙游,自幼随父亲林良藻先生(著名民间雕刻家)学艺,严守家传,精研明清家具、木雕,以国画笔法入雕刻艺术,以雕刻工艺入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巧妙融合,遂成大器。林庆财先生古玩收藏甚富,为人谦和宽厚,对待艺术和作品则极其严苛。
1982年,林庆财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檀香木雕厂。在艰难创业中,林庆财始终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不断探索,刻苦钻研,为他木雕技艺的跃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5年,林庆财先生年仅34岁即获评“高级工艺美术师”。林姓带木,林庆财认为这是天缘。纹理自有韵,刀痕生木趣,他的艺术正是因这样的专注和倾情而带上生命的灵性。在林庆财的眼里,木艺不仅要选料、工艺好,还要人品好,两者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精品。2006林庆财先生被授予工艺美术界的最高荣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三十余年的艺术生涯,林庆财创作出无数的艺术珍品,仅国家级奖项即达40多项。自从艺以来,他培养了一大批行业中坚力量,其中不乏高级工艺美术师,为仙作木艺的蓬勃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林庆财先生多次在中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发表论文,并多次被评为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个人传入编《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目录大全》、《中国人物大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工艺名人精品集》等。
林庆财先生 部分获奖作品
1994年黄杨木雕《采茶女》获省级金奖;
1995年檀香木雕《弥勒佛》获省级金奖;美术创作大展“世纪杯”银奖;
2001年大型沉香木雕《万佛梵宫》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檀香木雕《十八罗汉》获上海第三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檀香木雕《苏东坡》获上海第三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2年《九莲观音》获第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传统艺术金奖;
《十三姐妹》获第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传统艺术金奖;
2003年《苏武牧羊》获第二届中国国际礼品展览会(工艺类)金奖:
2003年《九龙观音》获第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
2004年《鲁迅》获第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金奖;
《多宝格》获第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金奖;
海南黄花梨家具《托泥圈椅》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2006年越南黄花梨家具《架子床》荣获首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荷叶观音》在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和精英评选活动中获金奖;
2007年《九龙如意》获第二届中国海峡工艺博览会特别荣誉奖;
2009年家具《拔步千工床》获第四届中国海峡工艺博览会特别金奖;
2010年《赠子成龙》在中华艺术·国家大师珍品系列荟展——中华木雕精品展中获特别金奖;
2011年 作品《鲁迅》获中国木雕艺术展特别金奖。
博物馆收藏
2000年《檀香木立荷花观音》作品被收藏于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
《孔明》作品被收藏于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
《扑蝶》作品被收藏于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
2002年木雕《甜在心里》作品被收藏于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
木雕《仙道》作品被收藏于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
沉香大根雕《万佛梵宫》作品被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檀香木雕《关公》作品被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檀香大根雕《莲花观音 》作品被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2003年大型檀香木雕《九龙观音》作品被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2008年海南黄花梨家具《托泥圈椅》等家具被海南省博物馆收藏;
2010年《孔明》被温州博物馆收藏;
2007年海南黄花梨《仙道》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百鸟朝凤》被中国木雕艺术馆收藏;
2011年《琴棋书画》被中国木雕艺术馆收藏。
2014-06-27
天赋,仿佛是上苍的赐福,未必尽可遗传,但在艺术和美的领域里,需要天赋和天才。林庆财在自己十来岁就已经笃定了这门爱好,那时候学画画,练雕工,心静而技秀,潜移默化地已经设计出自己人生的脉路。
在如今林庆财的办公室外,素雅明朗的墙上对嵌着两扇金丝楠木雕出的屏风,那是他父亲的作品,很长时间一直挂在中南海的福建厅。也许用料并非名贵,但是记忆精湛,对时代内容的刻画传神,仿佛还凝聚着父亲专注的眼神,带着他手指的余温,已经升华为传承的烛照,是林庆财心里的传家宝。
一墙之隔,便是满厅的黄花梨明式家具,由木自生的光泽,应接周遭名家的字画,清雅简洁,却是文人之风。林姓带木,林庆财自认为这是天缘。他对黄花梨的酷爱和熟稔到达极致,木形、木色、木质,其感悟皆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他对黄花梨的理解,也带有手艺人的特性,细腻到季风对木纹的摇曳和催化。
一方水土长一方树,那些传奇的木材积蓄了数百年的等待,在漫长的时光里,收集时光,循环水分,在深埋于大地的根系和历经无数次轮回的叶子的滋养呵护下,终出深山,漂洋过海来到仙游与大师相遇。
和其他几个古典家具流派相比,“仙游”的舞台并不是最大,京城宏阔,粤地多金,而打开苏州的画窗,是一整个江南。“仙作”成功的秘诀不在别处,技艺正是它的根本。它是扎扎实实地在手艺人的手中结晶的至美。
“仙作”里隐藏着国画对比例和构图的经典思考,它的头手和二手环节的师傅,都需会画。同时也和讲究“平、圆、透、镂、徽”的雕艺完美结合。凹陷和突出互持,丰满和空虚转换,尤其以透雕手法创造出的立体图形,前后透光,形神活泛,让艺术性内化为“仙作”家具真正的精气神。
好的天赋和好的手艺,像双生的兄弟,好的手艺和好的木头,像离散的知音。因此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也恰如金风遇玉露,难得而可贵。
林庆财说,历史会记下的是谁做出了好的作品,而不是谁积累了多少财富。他精益求精地追求可传世的佳作,与传统技艺有关的诗意以及大师的美学贯穿在每个细节中。纹理自有韵,刀痕生木趣。“仙作”大师的炼成,天赋、修为、情怀一个不能少,百粹其精,千炼其艺,手艺因此带上生命的灵性,传承下来的是内涵、笃定,和对生命的体悟。
在天赋之外,林庆财自认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他专注,习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忠于动手,虽然如今创作的速度已经放慢,他的人生哲学顺而为之,保存着自己的本真。无论外界怎么变化,林庆财对自己的手艺没有低估。他坚信传统工艺的生命和价值。他并不高谈阔论,保持自己的心静如水,却在看到好木头时,澎湃暗涌。
从父辈手中习得的精髓,在自己生命历程里流动焕发,丰富它,也审视它,如同对待每一件艺术品般打磨、润饰,开枝散叶,升华其气,血脉流转,承传不熄。每一段旅程都是它的造化。和“仙作”有关的天赋,也是心灵自己做出的选择。
心手合一,天工开物,心手相护,至美流传。
2014-01-25
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届“盛世天工――中国木雕艺术展”近日圆满闭幕。林庆财先生作品《鲁迅》获中国木雕艺术展特别金奖。
本次木雕艺术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联合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浙江东阳中国木雕城联合承办,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举办的全国性专业展。
木雕艺术展设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南5和南10两个展厅。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汇聚了全国170多位工艺美术大师的200件参赛作品。展品包含木雕、根雕、竹雕、木雕(红木)家具以及竹木、石木雕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