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0
中国的红木家具蕴含了太多的传统文化,从形制设计、器物摆设到榫卯工艺,再到雕刻纹饰,无一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刻而形象的反映。
选择红木家具的快乐,与其说是因其是品位身份的象征,更多的是在享受文化所带来的愉悦。
艺术文化
红木家具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其造型和装饰方面也通过各种工艺技法,结合中国书画重视意境的特点,既实用又赏心悦目。
此外,家具上雕饰大量吉祥纹案,也是人们审美思想对红木家具设计理念产生的影响。
这些精美的吉祥图案,不仅起到了很好的装饰点缀作用,且为家具增添了几分祝福吉祥的寓意,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
另外,红木家具不仅整体造型对称,而且图案大多也是对称分布,局部稍加雕饰,就能衬托出整体造型的简洁大方,给人以赏心悦目之美。
家国文化
中国人注重传承,对家国文化的代代相传,才能让每个人拥有一种归属感。
在家庭中,对于家文化的传承,通常选用的一些物品来作为载体。
红木家具,在上一辈人手中经历过岁月的洗礼,蕴藏了一代人的智慧和一个家庭的寄托,就成为了现如今越来越重要的家文化载体。
这是民族传承几千年而绵绵不绝、挥之不去的一种文化、一种情结,是任何其他“洋家具”所取代不了的。
秩序文化
谈起中国文化,就不得不提及传统文化中的秩序文化,即使是到了现代,这种秩序文化依旧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家庭。
以古代大户人家必备家具—中堂为例,按照传统习俗,扶手椅或太师椅的座序以左宾、右主,左为上、右为下为序,无论长辈还是宾客皆宜“序”来入座,这是表示古人的谦恭,也是秩序文化的体现。
空间文化
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场所里,能够区分不同的空间就是相对应的家具。
往往只需要看一眼屋内的家具陈设,就能够了解这是什么空间。
人们通过对不同功能家具的摆放,同时对空间进行相对应的装饰设计,能够让同一个空间产生不同的作用。
用家具去营造出相对应的空间,形成了家具的空间文化。
红木家具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传承,理解了红木家具中蕴藏的文化,你就会更懂得它的珍贵,也会更好的去享用它。
2021-08-10
提起海黄家具,老友们的第一感觉肯定是“贵”。
一张海黄家具,动辄要十数万元至数十万元,有的甚至数百万、上千万元。仅仅从数字上来看,这样的价格的确比其他家具要贵,但如果从使用方面来看,夫子觉得,这不是贵,而是值得。
先来算一笔账:假设一对海黄交椅按总价12万元、使用60年算,每年的花费2000元,每天花费5元钱而已。换言之,一辆12万元的车,你能开60年吗?
所以夫子说,海黄家具看起来很贵,但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贵,况且它用起来并不贵,因为有价值,而且还会升值。
对家庭来说,不管是板式家具还是普通的实木家具,哪怕是披着“洋皮”的洋家具,几年、十几年后必然要重新添置。
一方面其使用寿命有限,其能使用年头一般都是个位数;另一方面,家具的款型总是在不断的更新,一套现在觉得款型非常时尚的普通家具,几年后肯定会落伍、十几年后必然要淘汰。
而海黄家具则不存在这种问题。明清家具在用材及艺术性方面堪称是人类家具史上的巅峰,不仅不存在过时的问题,其经典元素还一直引领着时尚的潮流。
如果家中摆放一套用了几十年的海黄家具,不仅不会存在落伍的问题,反而更能让人感受到家族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在中国,海黄家具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它承载了中国传统的人文、历史等深厚文化,特别是在明清两代,海黄家具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鼎盛。
到今天其工艺、品质已经是相当成熟了,其用材讲究、造型优雅、结构严谨、功能合理、工艺精湛,一直被人誉为“人文家具”和“艺术家具”,兼具实用性、艺术性、观赏性,这些是其他家具所不能及的。说它是传统文化和家居文化精髓的载体一点也不为过。
而且海黄家具的使用周期可达上百年,可谓是“经久耐用,代代相传”。当您的财富计划如何传承给下一代,综合较多成功与失败经验,不要给予过多的物质财富。
授人以财,不如授人以才。投资和收藏海黄家具,不只是传承您的家族财富。从某种意义来说,海黄家具传承是传统文化的艺术载体的延伸,更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印落在国人的身体力行。
海黄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精粹,亦是构建家庭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平安吉祥和富裕兴旺的梦想,也彰显人们的身份与荣耀。可以说,海黄家具是践行中国梦里面切切实实的家居梦。
所以海黄家具即使这么贵,还是有很多老友争相购买,因为值得。
2021-06-05
四季轮回,时光流转,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让红木家具愈发散发着旧时光的韵味。而红木文化,伴随着中国人对家的信仰,凭借着本身的典雅气质以及遵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从古代延绵至今,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中繁华绽放,让中式古典生活的美学价值渐渐成为现代的主流。
3000多年来,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中国古代家具的嬗变过程,红木家具作为中国家具的典型代表,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传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斫,是指砍伐,延伸开来也有修削、雕琢之意。一个“斫”字,可以涵盖家具制作的整个过程。
家具是社会物质生活中,与人们的日常起居活动密不可分的部分,历史由来,文化的传承更使得家具成为一种艺术性的结晶,而非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实用器物。
家具是器,优秀的、极具审美价值的家具,定是器中有道,器与道的完美结合赋予了家具艺术品的定性,中国古典家具不论哪种功用与款式,它们之间的道都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
它们之间万变不离其宗,息息相关,相得益彰,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家具体系的大集成,传承着中华几千年来的文明与智慧哲学。
红木家具会在市场上广为流行,是因为这种文化在中国拥有着百年的历史,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在这些时刻,红木家具不再是单纯的代表一件家具,而是象征着人们对中式文化的追溯,对民族文化的呈现。
红木文化不仅经历了明代的辉煌,还经历了清代的繁盛、民国的衰落以及文革的摧残,然后到至今大国的崛起。红木文化的经历正是中华民族的经历,这种文化能够让人们产生心底里的共鸣。
另外,红木本身的材质具备长期保留的可能,红木材质的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不容易受到腐蚀以及虫害的破坏。与一般的材质相比,红木的强度高,抗虫,并且将红木家具的表面刷上一层漆之后,就可以变得非常光滑,表面不会有任何的瑕疵,深受人们的喜爱。
如果时尚是一个轮回,那么在这个轮回中,以红木家具为代表的中式古典家具凭借其古朴典雅、自然的气质掀起了一股中式复古风潮,并将它刮进了人们的家居生活当中。
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和人们文化品位的不断提高,传统家具大为改变,越来越多人购买、收藏红木家具,许多人看中了它的保值和升值空间,除此之外,我们还能通过一件家具洞悉历史、窥视其他艺术形式,无形之中提升了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陶冶出了一份看透世事的豁达心。
斫木问道,斫古问今,家具里的中国,问的是选材之道、型艺之道、匠心之道、收藏之道、起居之道、礼仪之道、人文之道、自然之道,道的是只有被认真对待的创作才是至美之器,用心去探索的追求才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2017-10-07
千呼万唤始出来!
香港秋拍第一场大戏
“黄花梨女皇”伍嘉恩女士顶级珍藏
“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今起终于揭幕!
一起来这场前所未有的家具豪华大展中
感受明式家具工艺制作
和造型艺术的极致之美吧!
伍嘉恩女士无疑是如今华人世界最享有盛名的明式家具专家、经营者和收藏家之一,她青年时在西方各地求学,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接触明式家具。1987年正式在香港创立“嘉木堂”,并受到王世襄先生的青睐与提携,从而继承王世襄先生的衣钵,成为新一代传统家具文化的专家和传播者。
从“嘉木堂”创立至今的几十年来,全球顶级家具收藏家的藏品、如叶承耀医生的攻玉山房、比利时藏家菲利浦·德·巴盖的侣明室都由伍嘉恩女士的嘉木堂所经手。在这次的“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展览上,汇集了伍嘉恩女士经三十年积累而成的顶级珍藏,我们可通过这场展览中的展品对明式家具一探究竟。
■ 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展览现场
目前,人们能见到的古代家具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制品。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明代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家具手工作坊大量兴起,家具制作技术和规模迅速发展,东南亚各国的紫檀木、黄花梨木等名贵木材大量输入,为明代家具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使明代家具艺术登上了世界范围内的同时代家具工艺之巅,堪称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杰出典范和代表。
由于这一时期的家具具有共同的时代风貌与特色,以典雅、简洁著称,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现在较多的明清家具中,能够完整表现设计者的思想与气质,体现时代的特征与人文气息,富有特殊的文化内涵,故被人誉为“文人家具”。
■ 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展览现场
中国家具的品类在宋朝已经有诸多的品类,如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家生动事如桌、凳、凉床、交椅、几子,绳床、竹椅、裙厨、衣架...。”到了明代家具的品类和样式更是丰富多样。据文献记载,严嵩父子入狱后,抄家抄出的家具多达万件以上。从台北故宫藏的明代画家杜瑾所绘的《玩古图》可以中看出,仅是一个品鉴的场景,就有五件家具之多。
■ 杜瑾 玩古图 绢本、设色 126.1x187cm 现藏于台北故宫
家具为什么在明朝有如此突飞猛进的势头呢?
首先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改变了元代对手工业工匠采取工奴制度,采用轮班匠和住坐匠的制度,这对于当时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据记载,明初都城的南京,当时城内的手工作坊数量多达4500多家,明代苏州家具手工业极为繁荣,处于全国龙头地位,苏州地区生产的情调高雅、风貌有江南气息的家具,对明式家具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还有文人、画家的重视和倡导。也是一个总要的因素。他们可以追求的是“天然”、“雅逸”的审美情趣,提倡家具的造型和装饰应朴实如华、典雅脱俗。对于厅堂、楼阁、书房等室内使用和陈设的而加剧,按照文人的意趣和审美观念,一一加以精心设计和创作,以求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在唐寅所临唐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除了对原作的家具做局部修改外,还在图中又增绘了20余件,从次可以看出明代家具风格的形成,与当时文人、画家的参与密不可分。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明代唐寅所临唐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家具制作的原材料逐步增多和者木工工具与技术挺高也是明代家具制造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明永乐至宣德年鉴,郑和其次出使西洋,加强了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而这些地区是优质木材生产的地方。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贸易往来,大批紫檀、黄花梨、乌木等名贵木材从东南亚输入我国。为明式家具生产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在明代木工工具种类俱全,还有总结家具工艺技术的额专门书籍大量出现,如明代提督工部御匠司正午荣会变得《鲁班经匠家镜》、文震亨所编的《长物志》、黄成所编著的《髹饰录》等都对家具的用材、制作,式样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在明代养生名著《遵生八笺》中,作者高濂在《起居安乐笺》。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吸取了“大木梁结构”和壶门台座的样式和手法,形成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使家具成为有束腰和无束腰量大结构特征。明式家具的安桌、椅子、床榻等各种类型,几乎都是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定的感受,成功地体现了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 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展览现场
明式家具在造型上的另一个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型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个人强烈的线条美,靠背椅,背板作“S”形曲线,既符合人体工程学,又表现出了独具一格的造型特色,曾被西方研究者誉为东方最科学,最美妙的“明式曲线”。
■ 靠背椅,背板作“S”形曲线
明式家具以线条造型的特点,还体现在“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所谓“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富有变化多端的艺术情趣。明式家具的线脚变化十分丰富,主要施于家具的腿足、搭脑、边框及枨子等部位,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行程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
■ 黄花梨夹头榫凤纹牙头瘿木面平头案
晚明 (1573-1644)
长 182.4厘米
宽 57.7厘米
高 82.6厘米
■ 传世黄花梨平头案以素牙子装耳形牙头为最常见的型式。其次是云纹牙头,再其次就是凤纹。
■ 案面以标准格角榫造法攒边框,内侧打槽容纳独板瘿木面心,下装五根穿带出梢支承。抹头可见透榫。花纹细密瑰丽的板心为楠木瘿子,呈现其独特的葡萄纹。边抹冰盘沿自中上部内缩至底压一边线。带侧脚长方材腿足中部凸起洼儿寛皮条线,两侧起混面压阔边线,上端打槽嵌装透雕凤纹牙头的牙条,以双榫纳入案面边框。牙条下沿边起皮条线。牙子用铁钉加固。腿足间安二根上下削平的椭圆梯枨,皆压边线。
明式家具在制作选料时,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被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格外隽永耐看,以取得最佳视觉效果。木材生瘿结节而呈现出细密的旋转纹理,古人成为“文木”或“瘿木”,作为木材的一种变态形式,大块料很少有。所以用瘿木造面心的家具,多事酒桌和坐墩等。
黄花梨纹理华美,是明代及清前期高级家具的主要用材,明清两代的木匠师在以黄花梨制作家具时,充分发挥其本质本身纹理自然美,大多采用光素手法而不加雕饰,显得更加简练、优美。考究的明式家具许多都是用黄花梨木制成的,明式家具传世品中,黄花梨木制品占有相当的数量。清中期后,黄花梨家具极其罕见。本次展览的展品全部都是黄花梨木得精品家具。
■ 瘿木黄花梨纹理
明式家具的雕刻手法,主要有阴刻、浮雕、透雕,或者浮雕和透雕两者结合及圆雕等手法,其中浮雕最为常用,明式家具上的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牡丹、吉祥图案和宗教图案等,刀法线条流畅,形象生动。雕刻的装饰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围子等处。
■ 黄花梨雕花圈椅成对
晚明 (1573-1644)
长 61.3厘米
宽 47厘米
高 101厘米
■ 此对椅子圆背下,鹅脖内缩,出榫纳入扶手和椅盘而非穿过椅盘成为前腿足,其弧形增添椅子整体的美感。明朝椅具传世品中,这类形制较为少见。
■ 扶手以楔钉榫五接,两端出头回转收尾成圆钮形。一弯靠背板上端两侧锼出弧形窄托角牙子,中央雕如意头形开光,内刻团花卷草纹。后腿穿过椅盘上承扶手。三弯形鹅脖出榫纳入扶手和椅盘,扶手与鹅脖间打槽嵌入小角牙。扶手左右支以大三弯形上细下大的圆材联帮棍。椅盘格角攒边,抹头见透榫,下有双托带支承。边抹冰盘沿自中上部内缩至底压窄平线。四框内缘踩边打眼造软屉,现用旧蓆是更替品。座面下壼门券口牙子雕卷草纹,沿边起线,上齐头碰椅盘下方,两侧嵌入腿足,底端出榫纳入踏脚枨。左右两侧装起线洼膛肚牙子,后方则为短素牙条。前腿间下施踏脚枨,两侧与后方安步步高赶枨。左右两边方材混面,后方椭圆,均出透榫。脚踏及两侧管脚枨下各安一素牙条。
■ 黄花梨灵芝纹衣架
晚明 (1573-1644)
长 141.5 厘米
宽 33.5厘米
高 162厘米
■ 灵芝纹棂格中牌子黄花梨衣架,尺寸不大,骤看不大起眼,细味就能领悟到匠师的意匠经营。高盆架搭脑翘头两端颇常见的灵芝纹,在这衣架上有不同手法的演绎,别具风韵。中牌子由仰俯山字变化的棂格组成,下部两根横枨中嵌开孔的縧环板,上虚下实,比重恰到好处。中牌子以下牙子又用同样是别类的灵芝纹牙头,与搭脑翘头相呼应。而两个墩子上立柱旁的站牙,用灵芝蟠错成纹,设计妙绝,前所未见,甚具创意。
■ 查究明代书籍版画插图,见衣架放置处多为内室,架子床旁靠牆的一边,而衣衫就搭于其上,而不是挂起,故衣架一律无挂鈎装置。亦见其上繫以丝绸帐子,使整幢起屏风的作用。黄花梨木製明代衣架,可能是明式家具传世品中最稀少的一类,实例屈指可数。
镶嵌也是明式家具作为装饰的一种方法,镶嵌又氛围“包镶”和“填嵌”。包镶是用小片木材或其他物料拼成图案,作为家具的贴面。不包括一般的包镶用轻而松软的木材作胎,樱木贴面,其目的在节省贵重木材,并取其体轻便于搬动。
填嵌是将家具表面依嵌件纹样挖槽剔沟,再把嵌件填入粘着,仗纹样和木地的差异构成装饰画面。填嵌由于嵌件物质的不同,嵌件表面又有磨光、划理、阴刻、突起等多种做法,咋明及清前期家具中曾见以下几种:嵌木、嵌瓷、嵌螺钿、嵌玳瑁、嵌骨、嵌牙、嵌犀角等。还有用木、玉石、珍珠、象牙、犀角、玳瑁、瓷片等各种珍贵材料嵌成的图案的百宝嵌。
2017-03-29
香几,就是焚香祈祷、承放香炉的家具。在古代社会里,由于人们讲究“尊祖礼神”,时不时的就要举行祭祖、拈香行礼的仪式,香几作为承放香炉的家具,自然不可避免的成为这些场合中的必备之物。
从“焚香操琴”、“焚香沐浴”、“明窗净几、焚香其中”等词语中可看到古代贵族日常生活中香烟缭绕的景象,显示了古代汉族文人对绝俗优雅的生活情趣的追求,焚香置炉的香几成为庭室的必备家具就在情理之中了。不过香几有时也可他用。
清乾隆 紫檀西番莲纹香几
香几属于高足家具,不论其放在室内还是室外,大多是居中设置,四面无依附物,所以为了达到从各个侧面观看均相称宜的效果,香几在形制上多采用曲线形的结构,腿柱以五足居多,三足、四足、六足的也比较常见,造型委婉流畅,腿足做成三弯腿形式,而且多带有托泥装置,从而使它的基本造型显得典雅而稳重,营造出修长优美的形态。
凡香几大都是有束腰的,而且多为高束腰,这样看起来高挑玲珑,从而大大提高了它的观赏性。在明代,香几的制作已经异彩纷呈,造型变化多样,除圆形外,还有梅花形、多边形、葵花形等,形制繁多,多彩多姿,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制作工艺水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超水平。
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里曾详细提到了香几:“书室中香几之制有二,高者二尺八寸,几面或大理石、岐阳玛瑙等石;或以豆柏楠镶心,或四八角,或方,或梅花,或葵花,或慈菰,或圆为式;或漆,或水磨诸木成造者,用以搁蒲石,或单玩美石,或置香椽盘,或置花尊,以插多花,或置一炉焚香,此高几也。”到了清朝,香几的制作更繁杂,在束腰上有大面积的雕饰,整体造型上仍然稳重凝华。清代的香几,造型更趋于多样化,从清中期的江苏文人李斗的著作《扬州画舫录》里反映出来,“小室中有天香小几……小几有方、圆、三角、六角、八角、曲尺、如意、海棠花诸式。”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清代香几的制作工艺还很先进。
清早期 黄花梨木鼓墩形案头香几
香几除了承放香炉和香熏的实用功能外,还可以作为雅室中的摆设,具有非常强的装饰性。比如可以在上面陈列花瓶、盆景等,当作花几使用。香几的使用大多成组或成对,但也有单独使用的,如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所云:“明窗净几,焚香其中,佳客玉立相映。”由于香几独特的外形特征,以及其功能的多样性,从其出现之日起,尤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其实,现代生活中,在厅堂放置一张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香几做点缀,使其与室内的现代家具形成强烈反差,营造出现代都市人的怀旧情结。
清 嵌螺钿香几
香几盛行于明代,入清以后就渐渐不流行了,随之出现了由方形或长方形香几繁衍出来的茶几。
香几以它的装饰性见长,因此,香几在崇尚装饰的现代又是流行开来。加之它几乎可与任何家具相配,所以在很多环境下都有它的身影。当然它已不再是置放香炉,而是与花草古玩盆景等一起点染空间。可以说,哪里有了香几,哪里就有了生气,它婀娜窈窕的身姿,仿佛是温雅娴淑的少女,时时伴在人们的左右,给生活增添美好与愉快。
明末 黄花梨四足束腰瘿木面带托泥长方香几
可能正是香几的尊贵气质吧,人们在制作它的时候,也经常使用紫檀、香枝木、酸枝木等上等材料,并尽量将工做细,似乎这样才与它的身份相配。
香几,就像传统家具中婀娜多姿的少女。
2017-01-16
王世襄有名,是因为“京城第一玩家”这个名号。但这个“玩”却绝非一般人所理解的轻松玩乐,它的玩是用心血在玩,是宁肯自己受苦受罪也要玩出学问的玩。故然天下业余爱好者多,而行家里手者少,两者之间,差的就是“不冤不乐”这四个字。
“不冤不乐”,是王世襄先生经常说的一句北京老话,意思是为了自个儿的爱好,“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没罪找罪受”。
比如家里收藏近百件明式家具,不仅挤得活动空间锐减,且每年须花费如许多的精力和时间做保养,累得不得了;为了驯大鹰,六七夜不能睡觉,右臂架着鹰满大街遛达,直至天色大白,翻来覆去地把鹰“熬”到听话为止。
▲右一 王世襄
少年燕市称玩主,玩遍天下无敌手
王世襄玩的东西五花八门,粗算就有蟋蟀、鸽子、大鹰、漆器、竹刻、明式家具等等。他玩这些不为消遣,而是真心喜爱,为了得到爱物,他攀山涉水也在所不辞。
譬如每年秋天,王世襄就会坐卧不安的,一天到晚寻思着抓蟋蟀。初秋的太阳很毒,田野里潮湿、郁闷如同蒸笼,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渴了喝口水,饿了啃口馍,在田里追捕了三天两夜,才抓到五只像样的蛐蛐,装在珍藏的蟋蟀罐里好生伺候着。
后来他迷上了养鸽,便专门去市肆打探往日王府里的鸽佣高手,请入家中园子和自己同住,亲自领教一番绝学。他还爱捉獾,常常三更半夜和一帮人去玉泉山打猎,到拂晓时才翻墙进入家门,有次还把邻居的考古学家陈梦家夫妇惊醒了,以为有毛贼拜访。
▲ 晚年王世襄为《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编写了图说。图为《明代鸽经清宫鸽谱》中的三张原图:粉串(左图)、亮嘴短灰(右上图)、紫雪上梅花(右下图)
可王世襄最大的爱好还是收集古董家具。逢年过节,他都会骑着一辆自行车四处寻宝,从近的九城到远的郊县,到老户人家里“淘宝”,一次能驮两把椅子或一只小型桌案回家,遇到人家不卖或者自己买不起的时候,就拍照、描绘下来。
家里收藏的近百家明式家具,就这样被王世襄从市井瓦肆甚至冷摊晓市上一件件找回来,“人舍我取,敝帚珍之”。
别人笑他太“疯癫”,我说他人看不穿
人们送给王世襄“大玩家”的称号,而“玩”难免使人把它和轻松玩乐联系起来。事实上,他绝非会瞎玩的纨绔子弟。他在玩物之中研物,凭借一股一丝不苟的“狠劲”、“傻劲”,琢磨出一门绝学。
譬如玩蟋蟀,别人纯粹为了消遣,他却从全国各地图书馆和藏书家那里找来十七多种蟋蟀谱,逐段断句、改讹、勘误,编成了堪称蟋蟀谱百科全书的《蟋蟀谱集成》。
玩漆艺,他四处走访漆艺匠人,花了10年时间为中国现存唯一一本古代漆工专著《髹饰录》编写解说,详详细细地把古今漆艺的工具、原料、技法记载在册。
▲ 犀皮漆圆捧盒
▲ 王世襄夫妇旧藏,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唐 “大圣遗音”伏羲氏古琴。
而成就最高的,要数他对明式家具的研究。他提出家具的“十六品八病”,品即优,病即劣。例如评一张紫檀罗汉床,床身线脚简单,床腿为四根粗大圆材,每个构件交代得干净利落,造型亦美,无单调之嫌,有隽永之趣,此为“简练”之品。
▲ 铁力木床身紫檀木围子罗汉床
▲ 明代黄花梨木插肩榫翘头案
▲ 黄花梨折叠式镜台
而评另一把黄花梨圈椅,雕花累赘,侵占了扶手下的空间,使本来颇为空灵的圈椅造型遭到破坏,而且刀法冗弱,无一组花纹是耐人观赏,陷入了“繁琐”之病。对王世襄来说,“世好妍华,我耽拙朴”,即简洁美,就是他对明式家具精髓的体悟。
他在1989出版的《明式家具珍赏》,被称为继郭沫若的青铜器、沈从文的服装史之后,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填补了中国人研究明式家具的空白。
世间好玩的人多,会玩的人少,最难得的就是像王世襄这般“玩物成家”。他看似用一个“玩”字贯穿了一生,实质背后是一种执拗的热诚,别人玩是图轻松,他玩是图折腾,图艰深。人人笑其冤,他却乐在其中,心花怒放,感受旁人无法感受到的最高享乐。正如他本人所言: “大凡天下事,必有冤,始有乐。倘得来容易,俯拾皆是,又有何乐而言?”实乃大智。
▲ 王世襄与袁荃猷夫妇